夏日防中暑小貼士
香港的夏天通常連日高溫不斷,隨着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酷熱天氣警告,夏日已到,天氣只會越來越熱,這段時間應多關注長者健康,慎防中暑。
炎熱天氣下,身體會透過排汗以降溫。中暑是因為身體產生過多的熱力,無法藉著毛孔擴張、排汗來降溫,令體溫不斷上升,患者普遍覺得頭暈、頭痛、噁心、氣促甚至神志不清;若體溫進一步上升至41度,更會出現痙攣甚至昏迷狀況,若不及時降溫與急救會造成生命危險。
中暑症狀一覽
中暑有四個不同類型,具體症狀如下:
中暑類型 | 原因 | 症狀 |
熱暈厥 | 高溫導致皮膚表面血管擴張,令供應大腦及身體各部份的血液減少,引致熱暈厥。 |
|
熱衰竭 |
因大量出汗及嚴重脫水,引 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及鹽份,影響心臟及血管功能,引發熱衰竭。 |
|
熱痙攣 |
勞動時大量出汗而消耗體內鹽份,只補充水分便會引致熱痙攣。 | 肌肉抽搐疼痛,並持續1至3分鐘 |
中暑高熱 |
長時間處於酷熱環境中,不斷在體內累積熱量,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內負責控制體溫 的功能失調而出現中暑。 |
|
容易中暑的人士
- 嬰兒及小童
- 長者
- 孕婦
- 長期病患如心臟病或高血壓
- 戶外/體力勞動者
- 過胖人士
在上年度的熱暑下,按「平安鐘」的人次顯著上升,一周內平均每日有77人需送院治療,大部分都是酷熱天氣下感到不適。通常長者在酷熱天氣下,容易出現疲倦,食慾不振,缺乏動力等情況,嚴重者會胸悶、暈眩。這是因為長者的排汗功能、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、與體內水分的調節能力都比較差。高溫下的室內,長者也有中暑風險,因此需加倍慎防中暑。
預防中暑 4 大要訣
1) 提高警覺
留意天文台的天氣預報,盡量選擇在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
家中擺放溫度計,隨時監測室內溫度,避免室內溫度過高
高溫下,不論室內或戶外,長者若突然感到不適,應立即向人求助,如按「平安鐘」
2) 保持涼爽
穿著適合的衣服,例如輕便、寬鬆、淺色的棉質衣服,有助散熱及吸汗
盡量留在室內涼爽、通風的地方
保持室內良好通風,保持通爽,盡量開窗、開風扇,或適時開冷氣
3) 補充水分
保持水分充足,避免暴曬
留意小便顏色是否偏深黃,顏色代表身體水分的多寡,注意適量補充水分
咖啡因、酒精會加速水分流失,口渴時避免喝濃茶丶咖啡和酒類等利尿飲品
4) 做好防護措施
最好安排早上或黃昏後外出,避免於日間高溫時外出
避免暴曬出外謹記撐傘或戴闊邊帽,需要時戴上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
戶外活動時,帶備並補充大量水分,要適時到有蓋、蔭涼處休息,以便恢復體力
避免在戶外進行劇烈運動,或長程的登山、遠足等活動

中暑護理 5 大步驟
1. 蔭涼
若身處室內,即時開啟風扇或冷氣去調節室內的溫度;若在戶外,盡快將患者從高熱環境中移至蔭涼通風處。
2. 脫衣
鬆脫衣物、平躺休息,若有嘔吐現象便側躺,以保持呼吸道暢通
3. 散熱
以濕毛巾抹身,藉水分的揮發,促進出汗與排汗,協助散熱、降溫
4. 飲水
如中暑人士清醒,可給予清涼飲品、電解質飲品,以補充失去的水分。
5. 求醫
如中暑情況未有好轉、未能飲水或出現神智不清,需盡快送院治理。

一線通®無線平安鐘功能:
- 專業團隊7x24緊急支援
- 無需固網電話線,安裝簡易,即買即用
- 電話慰問關懷長者
一線通智守護®APP(基礎版) 功能:
- 專人安排長者門診預約,有應診提示功能
- 提示長者服藥、記錄進度,培養準時吃藥好習慣
- 隨時隨地作出緊急呼喚,全天候24小時專人即時接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