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長者照顧轉型:從安老院走向個人化選擇
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,長者照顧服務的需求也受到關注。入住安老院是長者照顧服務的選擇之一,然而不少長者對入住安老院都有點抗拒,曾有調查顯示,受訪居家長者中,近97%長者抗拒入住安老院。究竟要做到居家安老,而得到合適照顧,長者還有什麼選擇? 怎樣去評估長者是否適合入住安老院或其他居家安老服務呢?
市場上的長者照顧選擇
市場上的安老選擇包括安老院、社區支援和平安鐘等,每種選擇都有其特點。
1. 安老院
香港有逾千間護老院,主要提供全天候照顧服務,服務普遍包括住宿、餐食、醫療護理、社交活動和安全設施等。需要先評估長者健康狀況再按實際需要的護理程度,選擇合適的院舍。不過,多年來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輪候時間甚長,而無論公私營安老院都在面對人手不足問題,而服務及照顧質素亦不一。
2. 社區支援
社署推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,簡稱「社區券」(CCSV)計劃,透過社區券資助,合資格長者可因應個人需要使用社區券選擇合適的社區照顧服務,包括復康運動、護理服務及個人照顧等等,以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和減輕照顧者的壓力。

3. 平安鐘 (24小時支援服務)
考慮長者的健康狀況、社交需求、家庭支援、財務能力和個人喜好等因素。可以結合不同的選擇,例如在家人照顧的同時使用社區支援或平安鐘等服務,以確保長者獲得全面的照護和支持。
不少人安裝平安鐘都是在小意外發生後,而随住科技應用發展,平安鐘不只局限24小時緊急求助功能,更設有位置搜尋、 預約門診及服藥提示等功能。對於長者而言,更是一份安心感和心理支持,讓他們知道只需按下按鈕,就可以得到即時的幫助和支援。這種感覺可以減輕他們的焦慮和恐懼,同時增加他們對獨立生活的信心。
如何判斷長者適合的安老選擇?
每個長者的需求是不同的,判斷長者是否適合入住安老院需要綜合考慮他們的健康狀況、社交需求、個人喜好及照顧者的情況。
1. 健康狀況 |
2.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|
3. 社交需求 了解長者的社交需求和喜好。 有些長者可能非常活躍並喜歡與他人交流,而有些長者可能更喜歡獨處。 |
4. 照顧者情況 照顧者是否有能力照顧? 提供足夠而不過度的照顧除了減輕自己的壓力,更可保持長者自理能力。例如活動能力較好的長者只需簡單安裝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給他們有自由的空間同時在有需要時可以求助。 |

就如85歲的獨居長者黃婆婆,曾中風及患有心臟病,外出時需用助行架輔助。雖然行動不再靈活,但自理能力仍可應付日常生活,黃婆婆活潑開朗喜歡與他人交流,常常出外,亦會到聖堂祈禱與教友相聚。
不同考量下,婆婆選擇安裝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為使獨居生活更安心,把平安鐘放在客廳,而遙控器則掛在床邊。不論身在何處,總有一「鍵」伸手可及。有一次,黃婆婆在家中不小心跌倒,她立即按動平安鐘,協會職員召喚救護車及時將她送往醫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