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長者生活站 > 長者健康 > 拆解長者禦寒謬誤

拆解長者禦寒謬誤

為什麼天氣寒冷 長者特別多病痛?

由於長者皮下脂肪較少,溫度調節機能減退,在寒冷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會影響氣管、心臟、關節等等。部分長者因抵受不了寒冷天氣而引致併發症,較嚴重者需要入院治理。因此,趁天氣還未轉冷,大家應預先作好準備,防範於未然。

部分長者對禦寒及保暖有自己一套看法,不少謬誤往往反而令長者更易在寒冷天氣時出現病痛,甚至跌倒受傷。

以下為一線通平安鐘TM熱線中心的專員在打慰問電話予長者,提醒他們轉季保暖時,遇到的情況:

謬誤一﹕天氣寒冷,穿愈厚愈緊衣服愈保暖

謬誤原因

  1. 衣服太緊導致血液循環差
  2. 關節活動不靈活,容易跌倒

正確資訊

天氣寒冷時,其實長者禦寒不一定要穿很厚實或很緊,相反應該穿輕便而保暖的衣服,例如是輕便羽絨,裡面再穿一兩件衣服保暖,既活動自如又保持血液循環順暢。

謬誤二﹕天氣寒冷,整天躲在被窩不動保暖

謬誤原因

  1. 少活動令血液循環差
  2. 久躺影響關節靈活度,心急下床時容易跌倒

正確資訊

建議長者不可整天只躲在被窩,天氣寒冷更應多做運動。行動自如的長者可以做簡單的拉筋運動及在日出後去晨運,行動不便的長者也可嘗試簡單暖身動作。當長者愈少運動,肌肉量流失愈高,更易跌傷。

晨運

 

謬誤三﹕冬季較少出汗,不用多喝水

謬誤原因

    1. 水分攝取不足,引發腦中風的機率增加之外, 血壓也會因此而下降,促使心跳增加,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心肌缺氧、心律不整、心臟功能受損等,心臟疾病的發生機率也會大增。

正確資訊

冬天天氣乾燥,使用電熱器、電熱毯都會加快人體水分蒸發,故在冬季應與夏季一樣注意飲水。長者更不可少飲或不喝水,同樣要每日飲6-8杯水,否則體內水分不足,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,影響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,從而引發老年性疾病。

多喝水

預防流行性感冒

除了以上正確禦寒資訊外,長者及照顧者也應留意季節性流行性感冒(流感),這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。流感病毒主要透過患者咳嗽、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,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。

預防方法

  • 充足睡眠、休息和多喝水
  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
  • 多量度體溫,以口探為例,如溫度超過攝氏37.5或以上,屬懷疑發燒,應盡快求醫
  • 通知你的照顧者及家人,緊密監察你的身體狀況
  • 注意保暖
  • 若出現暈眩,記得坐卧休息,直至症狀消失。如有需要,應盡快求醫
  • 勤洗手避免沾染病毒
  • 如持續出現徵狀,應盡快求醫

長者如何平安走過嚴寒?

每年到了寒冷天氣警告生效那幾天,總有一群基層長者無依無靠,飽受饑寒交迫之苦,部分因而患上低溫症,甚至死亡。當寒冷天氣下病患者及長者如未有妥善保暖,或會患上低溫症,導致身體機能下降,嚴重者須要送院。

什麼是低溫症?

低溫症是指人體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。病徵因患者的年齡、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而各有不同。初期,患者感到寒冷,不自覺地震顫,手腳冰凍,表層的微細血管收縮。

低溫症病發情況

患者體溫在攝氏32度之時,會神智昏亂,說話含糊不清,震顫不受控制,還會有不合情理的行為出現,例如:寒冷下脫去外衣等。

如果處理不當,再讓患者體溫持續下降至32度以下,震顫就開始時強時弱,直至停頓,身體瑟縮、肌肉強直、皮膚變白、瞳孔放大,進入僵凍狀態,繼而死亡。

長者易患低溫症?

由於長者調節體溫的機能日漸衰退及皮下脂肪減少,所以每當天氣轉冷,便較容易因體溫下降而感到不適;若體溫有較大幅度下降時,便有導致低溫症的危險。

引致長者容易患上低溫症的原因

  • 長者皮下脂肪較少,溫度調節機能減退,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
  • 很多長者患有慢性疾病,如: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內分泌失調、心臟病等,而這類疾病除了令長者體弱外,也令他們的新陳代謝率減慢及降低調節體溫的能力,因而減低熱能的製造
  • 中風、骨折、柏金遜病及老人痴症等,往往會令長者行動不便,而跌倒也是患上低溫病的危險因素
  • 酒精會使血管擴張,使身體容易流失熱能,所以酗酒的長者也較容易有低溫症的危險

長者禦寒措施 避免患上低溫症

  • 密切留意天氣報告,加穿適當禦寒衣物,如:頸巾、手套及頭巾
  • 飲食方面,應選擇高熱量及易消化的食物,如:粥及米粉等。適量進食,攝取足夠水份,避免飲用過量酒精、濃茶及含咖啡因的飲品
  • 經常作適當的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,從而增加熱能的製造
  • 保持家居環境溫暖,減低熱能流失,如:關妥門窗、防止冷風直吹。也可小心利用安全暖爐
  • 定期作健康檢查,及早找出治理容易引致低溫症的疾病,如:高血壓、糖尿病和退化性疾病等
  • 如發現有低溫症的病徵,應立即向醫生求診或送院救治
  • 需要時可使用民政事務署的禦寒中心

 

資料來源: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