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長者生活站 > 長者健康 > 囤積潛藏安全危機:6招幫助囤積症長者走出困境 | 附自我評估測試

囤積潛藏安全危機:6招幫助囤積症長者走出困境 | 附自我評估測試

囤積症在長者中尤其常見,患者有強烈的囤積物品的衝動,並且對於丟棄物品感到極度困難。或許因為他們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、對某類物品有特殊情感聯繫。過度的囤積行為可能導致生活環境混亂,影響日常生活,甚至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徵兆。我們該如何幫助受困於囤積症的長者呢?

囤積症是什麼?

首先,我們需要理解囤積症的本質。囤積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,也是一種精神疾病。患者對於物品有過度的情感依戀,並且對於丟棄物品感到極度恐懼、抗拒。我們不能僅僅通過強制清理物品來解決問題,這可能會引起患者的反抗和焦慮,甚至囤積更多。

九張圖辨別囤積症級別

想評估自己是否有囤積問題,可參考雜物影像評量表(Clutter Image Rating Scale,CIRS),對比量表內的圖片和家居狀況,便可初步了解囤積的嚴重程度。評估提供三種情境:睡房、客廳、廚房,各有九種程度, 由最乾淨的第1級到最混亂的第9級:

家居狀況達第4級或以上,建議尋求專業幫助,如社工支援、臨床心理學家評估及治療等。若達第7級或以上,需立即由多方專業人員介入,施行治療方案及家居清理,因家居環境已經潛藏具大的健康風險。

囤積行為對長者、家人、訪客及鄰居都造成健康風險

例如:

  1. 堆積的雜物讓打掃變得非常困難,導致惡劣的家居環境,容易滋生蚊蟲
  2. 大量囤積物品構成火災風險,且阻塞逃生通道
  3. 雜物堆放提高跌倒風險,長者更容易骨折
  4. 過份堆放及疊高囤積物,有機會出現倒塌,構成嚴重傷害

6大策略幫助囤積症的長者

1. 理解是幫助的第一步

囤積症是一種疾病,並不是長者的錯,我們需要給予長者足夠的理解和支持。對囤積者來說,拿起垃圾袋並不容易,我們要用同理心理解他們的困難,了解他們囤積背後都是有原因的,幫助他們作出改變。

2. 從囤積者的角度進行溝通

聆聽並使用相同的語言來談論囤積問題。囤積者眼中,囤積物都是有價值的,不會稱囤積物為「垃圾」或「廢物」。試試以他們的角度來討論這些物品,如「收藏」或「寶物」,有助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理解。

3. 從安全、健康方面討論

主要表達對長者安全的擔憂,不要直接告訴長者囤積是錯誤的,或者斥責他們混亂家居,要求他們改變。我們應該向長者強調如何降低跌倒風險或消除火災危機,使他們有動力進行清理。

4. 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

不要替長者作決定並自行清理囤積品,囤積症令他們難以決定該丟棄什麼,若他們能正視囤積問題而作出改變,謹守助手角色,如怎樣分門別類,不能強迫他們要清理到什麼程度,而是協助他們自己做決定,不然囤積行為可能再次發生甚至更嚴重。

5. 要有耐心

面對囤積症長者需要極大耐心,因為多年的囤積習慣難以短時間改善,也許要用幾個月、甚至幾年來整理。讓長者慢慢花時間親自跟「寶物」一一告別,看到自己的進步,畢竟他們也很容易放棄。

6. 適時尋求專業幫助

清理一個被雜物堆滿的屋需長時間耗費大量體力和心力。在這個「長期戰」當中,難免會有疲倦、力不從心的時候,我們無須勉強,可以請專業的家居清潔服務團隊來幫忙。

資料及圖片來源:Clutter Image Rating Scale, Durham safeguarding adults, International OCD Foundation

 

一線通®無線平安鐘功能

  • 專業團隊7×24緊急支援
  • 無需固網電話線,安裝簡易,即買即用
  • 電話慰問關懷長者

遙控求助掣功能

  • 適合掛頸隨身攜帶,接連主機發出求救訊號
  • 具備專業防水效能,通過灑水、壓力噴水和浸水測試,可掛上身沖涼